光标文章网光标文章网

外卖站长:给骑手分配午高峰的送餐区域

    我当外卖站长也有好几年了,每天最紧张、最关键的,就是中午那场“午高峰大战”。你们别看骑手们风里来雨里去好像挺简单,背后这区域怎么分,那可真是个大工程,关系到每个骑手的收入,也关系到咱们站点的口碑,一点儿都马虎不得。

    每天上午十点半左右,我就得像打仗前的将军一样,站在站点那块大白板前头,开始琢磨。这时候,办公室里已经有点那种山雨欲来的气氛了。电脑屏幕上,订单开始像小雨点一样,滴滴答答地冒出来,预示着再过一会儿,就是一场倾盆大雨。

    我心里装的,首先是咱们这片“地盘”。咱这站点管的范围不小,东边到人民路,那边全是高档写字楼,白领多,订单密集,但电梯能把人等死;西边是老城区的居民区,楼不高,没电梯,但七拐八绕的小巷子多,门牌号都找得人头大;北边是大学城,学生们下单猛,时间集中,尤其是那几个热门食堂不开门的点儿,订单能爆掉,但学生娃儿没多少钱,单子金额普遍不大;南边呢,是新开发的商业区,大商场、美食城扎堆,餐品价值高,但路况复杂,停车是个老大难。

    光记住地图没用,我得把地图装进脑子里,还得是活的那种。哪条路在修地铁,得绕行;哪个小区保安特别严,不让电动车进;哪栋写字楼的电梯在午高峰时段分单双层运行……这些细节,都是平时用脚底板、用跟骑手聊天、用处理投诉一点点积累起来的“作战情报”。

    接下来,就是我最挂心的“兵”——咱们站的骑手兄弟们。老周,干了五年的老骑手了,对西边那片居民区熟得跟自己家一样,哪条小巷子能抄近道,哪家的老大爷喜欢在门口下棋挡着路他都清楚。把他放居民区,那就是如鱼得水,效率最高。但他性子有点急,你让他去写字楼等电梯,他能憋出内伤来。

    小李是新人,刚干两个月,小伙子有冲劲,但对路还不熟,胆子也有点小。把他单独扔到复杂的区域,准抓瞎,半天跑不了一单,还容易出交通事故或者超时投诉。我得给他安排订单相对简单、路线不那么绕的区域,比如大学城外围的那些公寓楼,或者让他先跟着老周跑几单,熟悉熟悉。

    还有王姐,咱们站为数不多的女骑手,心细,服务态度特别好,从来没接过投诉。那些点餐备注里写“不要葱姜蒜”、“麻烦带包烟”的订单,交给她最放心。她体力可能不如小伙子,所以得避开那些需要频繁爬六七层老楼又没有电梯的区域。

    十点四十五分,订单开始多起来了,像烧开的水,咕嘟咕嘟冒泡。我紧盯着后台系统,大脑飞速运转。人民路写字楼群爆单了,需要调派至少三个熟练骑手过去,得是熟悉电梯规律、有耐心、一次能背七八单还不乱的。老周肯定不行,他那个急脾气。得让稳重的大张去,再配上两个手脚麻利的年轻人。

    哎,大学城这边也瞬间涌进来几十单,都是学生等着下课吃饭。这里需要的是速度和体力,路线相对固定,就是几个宿舍区和校门。可以把那几个精力旺盛的新人,比如小李,放在这边,让他们跑起来,锻炼一下,也挣点钱。

    西边居民区零零散散的单子,交给老周最合适,他还能顺路指带两个商业区边缘的单子,帮他提高单量。王姐呢,就负责商业区里面那些要求比较细致的订单,路线相对固定,不用东奔西跑。

    十一点,战斗准备。我把初步的区域划分和人员安排在白板上画出来,然后扯开嗓子开始点名分配。

    “老周!你今天主攻西区,带上这两个新单的小区,熟悉吧?顺便把美食街北口这两单捎上。”

    “大张,带你的人,人民路A座到D座,核心区交给你们了!记住,C座电梯中午只停双数层,送单前看清楚楼层!”

    “小李,你们几个新人,大学城1到4号宿舍区,地图导航开起来,找不到赶紧在群里问,别自己瞎转悠!单子多,跑起来注意安全!”

    “王姐,商业中心二楼以上的餐饮区归你,几家日料和西餐的单子我都给你标出来了,客人要求多,你多费心。”

    这期间,电话开始响了,有骑手说电动车半路没电了,有商家说出餐慢了,有顾客催单……我一边接着电话处理突发状况,一边眼睛还得瞟着白板和电脑,随时准备调整部署。

    十一点半,真正的洪峰来了。办公室里只剩下我和调度员,所有人都冲到了一线。对讲机里、微信群里,信息炸开了锅。

    “站长!人民路B座电梯坏了!我爬了二十层!后面还有三单要超时了!”大张气喘吁吁地喊。

    “收到!你附近谁单子少的?快去帮大张分担两单!”我立刻在群里喊话。

    “站长,西区三巷门牌号模糊,我找不到5号在哪!”一个新人在群里发语音,带着哭腔。

    “@老周,老周离得不远,你去帮他看看!三巷5号在那个红房子后面,拐进去!”我赶紧@老周。

    这时候,我的心是揪着的。既怕骑手为了赶时间出危险,又怕顾客等得不耐烦给差评。我只能不停地在对讲机里喊:“兄弟们,安全第一!安全第一!超时了我来跟客户解释!”

    有时候,看到某个区域的单子实在派不过来了,我就得亲自上场,跨上站点备用的电动车,冲出去救火。那种在车流里穿梭,和时间赛跑的感觉,一下子又把我拉回了刚当骑手的那段日子。

    快到下午一点,订单的浪潮才开始慢慢退去。骑手们陆陆续续回到站点,一个个满头大汗,衣服都湿透了。有的累得直接瘫在椅子上,话都不想说;有的则兴奋地算着自己一中午跑了多少单,能拿多少钱。

    我给他们递上水,听着他们抱怨哪个商家出餐慢,哪个顾客地址写错了,或者炫耀自己又找到了什么新的捷径。这时候,是我最满足的时候。看着他们虽然疲惫但带着收获的眼神,我觉得自己一上午的绞尽脑汁、喊破嗓子都值了。

    等大家都稍微缓过劲儿,我会走过去,拍拍老周的肩膀:“今天西区辛苦了啊,那几个老楼够爬的。”跟小李聊聊:“今天大学城跑得咋样?路线摸熟了点没?”再问问王姐:“那几家西餐厅的客人没刁难吧?”

    这不是客套,是真心的。他们每一个人,都是我这场战役里最重要的兄弟。我把他们放在合适的位置上,他们用汗水和不懈的努力,共同撑起了这个午高峰。

    分配区域这事儿,说起来简单,就是把人派到地方去。但这里面的学问,大了去了。它不是冷冰冰的算法,把订单和骑手简单匹配就行。它得懂这片区域的“脾气”,得懂每个骑手的“性格”。要把合适的人,放在合适的路上,让他们跑得顺,赚到钱,还能平平安安地回来。

    每当深夜,我复盘一天的工作,看着数据报表,脑子里过的还是白板上那些线条和名字。我知道,明天上午十点半,我又会站在那块白板前,面对着新的地图、新的订单和兄弟们期待的眼神,开始新一轮的“排兵布阵”。这份工作,操心,累,但看着兄弟们靠着这一个个午高峰,养家糊口,在城市里站稳脚跟,我心里头,是踏实的,也是热乎的。我们送的不仅仅是餐,更是一份份沉甸甸的生活。而我,就是那个在后面,尽力为他们规划好路线,让他们跑得更顺、更安全的人。

未经允许不得转载:光标文章网 » 内容均为网友投稿,不排除杜撰可能,仅可一观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