光标文章网光标文章网

“纯核桃露” 掺花生露还少核桃

    我到现在都还记得,第一次喝到那种“纯核桃露”时的场景。那是我上初中的时候,一个冬天的早晨,天还没亮透,我妈把一瓶热乎乎的饮料塞进我书包里,瓶身上“纯核桃露”那几个字特别显眼。“听说这个补脑,你正用功呢,多喝点。”她搓着冻红的手,站在门口看着我。那味道,怎么说呢,香是香的,但总觉得哪里不对——太顺滑了,少了点核桃该有的那种涩涩的回味。

    后来我上大学学了食品专业,有次做实验,老师让我们分析市面上的几种核桃露。结果让我大吃一惊——那瓶标着“纯核桃露”的,核桃含量低得可怜,反倒检测出了不少花生成分。实验室的白炽灯明晃晃的,我看着检测报告,突然就想起那个冬天的早晨,想起我妈省下买菜钱给我买“补脑”的核桃露,心里特别不是滋味。

    其实这事儿在行业里早就不算什么秘密了。我毕业后进了家饮料公司,亲眼见过生产线是怎么运作的。说是核桃露,可核桃多贵啊,要是真用足量的核桃,成本根本扛不住。那怎么办呢?加花生露呗。花生便宜,味道也香,和核桃混在一起,不常喝的人根本分不出来。

    我还记得车间里老张跟我说的话,他在这行干了二十多年了,一边调整着设备参数一边摇头:“现在的核桃露啊,能有个10%的核桃就不错了。剩下的全是花生、糖水、香精。”他指着那罐核桃香精说,“就这东西,一滴下去,满车间都是核桃味,比真核桃还像核桃。”

    我负责过一段时间的产品研发,经理天天盯着成本核算表。“能不能再把核桃比例降一点?”他总这么问,“花生不是挺香的嘛,消费者又喝不出来。”有一次我试着争辩,说咱们能不能做一款真材实料的,他笑了:“那你定价得比别人贵一倍,谁买啊?”

    最让我难受的是去年过年回家。我姑特意买了两箱“纯核桃露”来看我爸妈,说是电视上天天打广告的那个大牌子。“听说你们搞食品的辛苦,这个补脑,专门给你们买的。”她满脸都是笑。我爸妈也特别高兴,当场就打开给大家倒上。我看着那一杯杯乳白色的液体,话到嘴边又咽了回去——我能说什么呢?说这根本不是他们以为的那个东西?

    那天晚上,我偷偷看了配料表,果然,核桃后面紧跟着就是花生仁,还有一长串的食品添加剂。按照国标,它确实可以叫“核桃露”,因为确实含有核桃,哪怕只有那么一点点。

    我现在自己也成了母亲,每次在超市里看到那些号称“益智补脑”的核桃露,心里都特别复杂。有促销员热情地推荐:“给孩子买这个吧,都是核桃做的,补脑!”我多想告诉那些精心挑选的家长们,你们手里拿着的,可能更多的是花生和香精。

    上个月,我终于下定决心,自己在家做核桃露。买来新鲜的核桃仁,一颗颗剥出来,那种天然的、淡淡的油脂香,和香精勾兑出来的完全不一样。用小石磨慢慢磨,过滤,煮开……整个过程要两个多小时,得到的却只有小小一壶。我女儿喝着说:“妈妈,这个没有买的好喝,不够甜。”我心里一酸——连孩子都被那种过度的香精和甜味剂驯化了口味。

    这就是现实吧。我们生活在一个充满“差不多”的世界里——差不多的味道,差不多的品质,差不多的真实。那些标签上的“纯”字写得那么大,那么理直气壮,背后的真相却藏得那么深。

    我还是会想起那个冬天的早晨,想起妈妈站在晨光里的身影。她给我的那份爱是百分之百纯的,可那瓶“纯核桃露”却不是。也许,真正需要补脑的,不是我们这些消费者,而是这个习惯了以次充好、习惯了在标签上玩文字游戏的市场。

    如果有一天,我能做一款真正的纯核桃露,就用实实在在的核桃,不掺花生,不加香精,哪怕卖得贵一点,哪怕只有少数人认可——至少,当又一个母亲把它塞进孩子的书包时,那份心意不会被掺假,那份关爱能够完整地传递。

未经允许不得转载:光标文章网 » 内容均为网友投稿,不排除杜撰可能,仅可一观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