那是去年冬天,我妈六十岁生日。老太太辛苦一辈子,把我拉扯大不容易。我就想着,这次一定得给她办个像样的生日,买个她最喜欢的、城里那家特别有名的“蜜糖物语”蛋糕。那家店我知道,特别火,得提前好久预定,尤其是生日当天,根本排不上号。我提前一周去问,果然,店员客客气气地告诉我,档期全满了。
我心里那个急啊,像热锅上的蚂蚁。就在我快放弃的时候,在一个本地生活群里,看到一个昵称叫“万能订”的人。他发广告说:“全城餐厅、酒店、网红店代订,渠道硬,成功率99%。”我像抓住了救命稻草,赶紧加了他微信。
他的朋友圈那叫一个精彩,全是各种成功代订的截图,五星级酒店、热门餐厅,当然,也有“蜜糖物语”的蛋糕订单,上面还有店里的官方印章,看着特别真。我跟他一聊,他说话很爽快,一口一个“哥”,叫得挺亲热。
他说:“哥,你放心,‘蜜糖物语’的老板是我哥们儿,留的有内部名额。就是得走个内部流程,你先付300定金,我把订单号发你,生日当天早上,你直接去店里报手机号和这个名字就行。”
300块,说多不多,说少也不少。我当时不是没犹豫过,问他能不能走闲鱼或者到付。他回我一句:“哥,我们这都是内部渠道,不走那些平台,不方便。你看我朋友圈这信誉,能骗你这三百块吗?就是帮个忙,交个朋友。”
他这话,配上他那看着特可靠的朋友圈,我那点戒心就没了。是啊,为了三百块,至于弄这么复杂的朋友圈骗人吗?我心一横,想着妈的生日要紧,就用微信给他转了300块钱。转账的时候,那个风险提示弹出来了一下,我心里咯噔一下,但还是飞快地点了“继续支付”。
钱一转过去,他立马发来个“OK”的手势,说:“收到了,哥。订单已经提交系统了,明天把订单详情发你。祝阿姨生日快乐!”
那天晚上,我睡得特别踏实,还跟我妈吹牛,说给她订到了最难买的蛋糕。老太太笑得合不拢嘴,一个劲儿说别乱花钱,但那眼里的高兴,藏都藏不住。
第二天,我没收到订单详情。我发微信问“万能订”,他没回。我想着可能忙,没在意。又过了一天,还是没动静。我再发消息,发现他朋友圈变成了一条横线。我心里“咯噔”一下,赶紧发语音通话过去,响了很久,无人接听。再打,直接被挂断了。
那一刻,我浑身发冷,手都有点抖。我还不死心,连续发了好几条信息:“在吗?”“订单怎么样了?”“回个话啊!”结果,屏幕上弹出一个冰冷的系统提示:消息已发出,但被对方拒收了。
他把我拉黑了。
我整个人都懵了,坐在椅子上,半天没动弹。三百块钱,就这么没了?被一个连面都没见过的人,用几句好听的话,就这么轻飘飘地骗走了?一种巨大的荒谬感和屈辱感涌上来。不是心疼那三百块,是觉得自己像个傻子,被人耍得团团转。我恨那个骗子,更恨自己怎么就那么蠢。
我妈生日那天,我最后还是跑了好几家店,临时买了个普通的蛋糕。点上蜡烛的时候,我妈依然笑得很开心,许愿,吹蜡烛,还说我孝顺。可我看着她笑,心里像针扎一样难受。那个本该更完美、更能让她开心的时刻,因为我的愚蠢,留下了一个污点。我强撑着笑脸,心里却恨不得抽自己两巴掌。
后来,我跟朋友说起这事,朋友苦笑着说:“你这算好的,才三百。现在这种‘黄牛’骗局太多了,演唱会、医院挂号、网红店,专骗咱们这种着急办事的人。他们就是抓住了咱们的心理,定金不多,让你觉得不值得报警,又利用你急切的心情,让你放松警惕。”
我试着去派出所报案,警察同志听了情况,做了记录,但也无奈地表示,金额太小,对方又是虚拟身份,追查起来难度很大。我也去“蜜糖物语”问了,店员明确告诉我,他们从来没有什么内部名额,更不认识我说的那个人,那些截图都是伪造的。
这件事,给我上了沉重的一课。我以前总觉得,诈骗离自己很远,那是新闻里的事。现在才知道,它可能就藏在一个看似普通的微信好友申请里,藏在几句热情的“哥”、“姐”的称呼里。
我现在刷朋友圈,看到那些所谓的“万能代订”,心里都一阵发冷。我把自己的经历写出来,就是想告诉更多的人,不管是订蛋糕,还是买票、挂号,哪怕事情再急,也一定要走正规渠道。那些来路不明的“黄牛”,尤其是让你先付定金又拿不出可靠担保的,十有八九是坑。
那三百块钱,就当是给我自己买的教训吧,只是这教训的滋味,实在太苦涩了。它让我记住,任何时候,都不要因为一时的急切,就轻易交出自己的信任和钱财。骗子利用的,往往就是我们这份最珍贵的情感。现在,我只希望别再有人像我一样,因为想给家人一份惊喜,反而换来一肚子的憋屈和自责。
未经允许不得转载:光标文章网 » 内容均为网友投稿,不排除杜撰可能,仅可一观。
光标文章网
热门排行
阅读 (100)
1在跨境电商做选品:从踩坑滞销到爆单的选品逻辑阅读 (99)
2市场调研助理:协助项目的问卷整理阅读 (84)
3想和他一起去海边散步看星星阅读 (79)
4网上买薯片,收到后袋子漏气阅读 (79)
5明知没有结果 可心疼还在继续