光标文章网光标文章网

高考复读压力大,调整心态后考上了好大学

    那一年夏天,知了在树上声嘶力竭地叫着,我手里捏着那张薄薄的高考成绩单,感觉整个世界都在眼前晃动。456分——这个数字像烧红的烙铁,烫在我的心上。同学们陆续收到录取通知书,朋友圈里满是晒校园卡的照片,而我把自己关在房间里,三天没出门。

    八月底,我拖着行李箱走进了复读学校。宿舍是八人间,铁架床吱呀作响,墙上还留着上一届学生写的“坚持就是胜利”。我的下铺是个瘦高的男生,叫小陈,他已经是第二年来这里了。晚上熄灯后,他轻声说:“来这里的人,谁不是带着伤疤往前爬呢?”黑暗中,我听见有人轻轻叹了口气。

    第一次月考,我考了班里第38名。看着数学卷子上鲜红的89分,我的手在发抖——这甚至比去年高考还低了十分。那天晚上,我跑到操场最角落的单杠区,终于忍不住哭了出来。不知道过了多久,身后传来脚步声,是班主任李老师。她什么都没说,只是递过来一包纸巾,然后在我身边坐下。

    “老师,我是不是特别没用?”我哽咽着问。

    李老师轻轻拍了拍我的肩膀:“记得我第一年教书的时候,紧张得连课都讲不好。但现在你看,我不是也成了复读班的班主任吗?有些路,走得慢一点没关系,重要的是别停在半路上。”

    就是从那个晚上开始,我学会了不再用一次考试来定义自己。

    复读的日子像上了发条的钟表。每天早上五点半起床,六点十分到教室背英语,晚上十点半下自习,回到宿舍还要打着手电筒再看一会儿书。我的课桌上贴着一张便利贴,上面写着:“今天比昨天多懂一道题,就是进步。”

    最难熬的是十一月份。北方开始供暖,教室里干燥闷热,我的嘴唇裂了好几道口子。更糟糕的是,我陷入了所谓的“高原期”——不管怎么努力,成绩就是卡在那里不动。做理综卷子时,我会突然大脑一片空白,连最基础的公式都想不起来。

    有一次周末回家,妈妈做了我最爱吃的糖醋排骨。看着我狼吞虎咽的样子,她轻声说:“儿子,考不上好大学没关系,爸爸妈妈只希望你健康快乐。”那一刻,我差点又没忍住眼泪。原来父母早就看出了我的焦虑,只是不忍心说破。

    寒假前的最后一次模拟考,我的数学终于突破了120分。发卷子那天,数学老师特意走到我座位前,说:“这道压轴题,全班只有五个人做对,你是其中之一。”我紧紧攥着卷子,指甲在手心留下了深深的印子——这是复读以来,我第一次真切地感受到自己在进步。

    但压力从来不会轻易放过你。今年四月份,当倒计时牌翻到“68天”时,班里一个女生崩溃了。她突然在晚自习时放声大哭,然后把所有的试卷都撕碎了。班主任没有批评她,只是默默地帮她收拾好书包,送她回宿舍休息。第二天,那个女生的座位空了。后来我们才知道,她的父母来接她回家了,决定不再让她继续复读。

    这件事像一块巨石投入平静的湖面。那几天,教室里安静得可怕,每个人都在思考同一个问题:我们真的能坚持到最后吗?

    五一假期,爸爸特意请假带我去爬山。站在半山腰,他看着远处说:“你看这些树,有的长在阳面,有的长在阴面。长在阴面的树确实长得慢些,但它们扎根更深,更能经得起风雨。”我明白爸爸的意思——这一年的磨砺,也许正在让我长出更深的根系。

    最后两个月,我反而平静了下来。不再纠结于某次考试的排名,而是专注于查漏补缺。我有了一个专门的本子,记录每天新掌握的知识点,哪怕只是一个化学方程式,一个英语词组。看着本子一页页变厚,我的心也一点点踏实起来。

    高考前一天晚上,我没有熬夜复习,而是和室友们一起去操场上散步。初夏的晚风吹在脸上,小陈突然说:“不管明天结果如何,这一年,我们对得起自己了。”我们相视而笑,那种笑容里,有紧张,有期待,更有一种经过淬炼的坦然。

    走进高考考场时,我的手心还是会出汗,但心里却异常平静。答题过程中,遇到不会的题目,我没有像去年那样慌张,而是按照平时训练的方法,先放一放,做完会的再回头思考。

    最后一科考完,走出考场时,阳光明晃晃地照在脸上。妈妈在门口等我,什么也没问,只是递过来一瓶水。我喝了一口,轻声说:“妈,我尽力了。”

    等待成绩的日子比想象中轻松。我已经做好了各种准备——如果能上理想大学当然好,如果不行,我也已经学会了如何面对挫折。

    查分那天凌晨,我输入准考证号的手有些发抖。当屏幕跳出“589分”时,我愣了好几秒,然后猛地从椅子上站起来,打开房门。爸爸妈妈都坐在客厅里,紧张地看着我。“我考了589!”这句话说出口的瞬间,妈妈的眼圈红了,爸爸重重地拍了下我的肩膀,说了声“好小子”。

    如今,我坐在大学的图书馆里写下这些,窗外的梧桐树叶正慢慢变黄。偶尔还会梦见复读时的教室,梦见堆成山的试卷,梦见倒计时牌上不断变小的数字。但每次从这样的梦中醒来,我不再感到恐惧,反而有种特别的安心。

    这一年给了我什么?不仅仅是一张理想大学的录取通知书。它教会我在最黑暗的时刻也不放弃希望,教会我接受不完美的自己然后继续前进,教会我真正的强大不是从不跌倒,而是每次跌倒后都能重新站起来。

    那些挑灯夜战的日子,那些擦干眼泪继续做题的瞬间,那些相互鼓励的温暖——所有这些,都成了我生命中最珍贵的养分。就像河床下的鹅卵石,经过激流的冲刷,反而变得更加光滑坚实。

    现在的我依然会遇到难题,依然会为考试焦虑,但心里总有个声音在说:没关系,慢慢来,你比想象中更坚强。

未经允许不得转载:光标文章网 » 内容均为网友投稿,不排除杜撰可能,仅可一观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