光标文章网光标文章网

他的承诺,从来都是说说而已

    我认识他,是在一个飘着细雨的黄昏。他站在老槐树下,信誓旦旦地说要带我去看海。那时他的眼睛亮晶晶的,像把整个大海都装了进去。我攥着衣角,心里已经听见了海浪的声音。

    后来啊,槐花开了又谢,谢了又开。每次路过那棵老槐树,他总有新的承诺。“等忙完这阵子,咱们就去。”“下个月发了奖金,给你买那条白裙子。”“明年春天,一定带你去鼓浪屿。”他说这些话时,眼神还是那么真诚,真诚得让你不忍心怀疑。

    其实我早该知道的。从很小的时候,他就这样了。

    记得我七岁那年,他摸着我的头说:“周末带你去动物园。”那一整个星期,我都在翻动物图册,把要看的动物按顺序排好——先看长颈鹿,因为它温顺;最后看猴子,因为它们最活泼。可周末到了,他说单位临时有事。没关系,我对自己说,下个周末再去。结果下个周末,他又忘了这个承诺,许了个新的——要给我买会唱歌的布娃娃。

    我妈常说:“你爸这张嘴啊,听听就算了。”可我不甘心,总觉得下一次会不一样。

    十六岁生日前三个月,他神秘兮兮地说要送我一份大礼。“保准让你全班同学都羡慕。”那些日子,我每天都在猜会是什么——是最新款的随身听?还是那套精装的世界名著?生日那天,他两手空空地回来,满脸疲惫:“最近太忙了,下次补上。”那一刻,我看着桌上妈妈煮的长寿面,突然明白了什么叫“说说而已”。

    最让我难过的是我高考那年。二模考砸了,我在电话里哭得说不出话。他连夜从外地赶回来,坐在我床边保证:“最后一个月,爸爸天天陪你复习。”确实,他请了假,每天准时回家。可书还没翻几页,电话就响了。一会儿是客户应酬,一会儿是朋友饭局。他每次出门前都说:“就两小时,很快回来。”而我总是等到深夜,等到台灯的光晕在习题本上模糊成一片。

    后来我上大学了,离家千里。他送我到车站,隔着车窗喊:“每个月都去看你!”大学四年,他来过三次——一次是顺路出差,一次是来开会,还有一次是我急性阑尾炎住院。可每次通话,他总说:“下个月一定专程去看你,就咱们父女俩,好好逛逛你的大学城。”

    工作后第一年春节,我给他买了件很贵的羊毛衫。他试穿时眼睛都笑弯了:“女儿就是贴心。明年,明年爸爸带你和妈妈去欧洲,咱们也潇洒一回!”妈妈在厨房听见了,冲我无奈地笑笑。那件羊毛衫他穿了好几年,欧洲却再没提起。

    去年冬天,他住院了。不是什么大病,就是年纪大了,身体零件开始出问题。我去陪夜,他躺在病床上,脸色苍白了些,爱许诺的毛病却一点没改。

    “等出院了,我天天去公园锻炼身体。”
    “把烟戒了,真的,这次说到做到。”
    “以后每周都和你妈去看电影,年轻时候答应她的。”

    我给他削苹果,静静地听着。这些熟悉的话,突然不再让我生气,反而有些心酸。因为我看见他鬓角全白了,握着水杯的手在微微发抖。

    削完苹果,我递给他。他接过去,忽然很认真地说:“其实啊,爸爸这辈子许的愿,都是真心的。”

    就是这句话,让我所有的委屈瞬间释然了。

    我明白了——他说要带我看海时,心里真的有一片蔚蓝;许诺陪考时,确实想放下一切守在我身边;计划欧洲旅行时,脑海里一定浮现过我们一家在塞纳河畔的笑脸。只是当话说出口,那份诚意就仿佛已经兑现了。至于真的要不要去做,反而没那么重要了。

    上个月整理旧物,我翻出一个铁盒子,里面全是我小时候的宝贝。最底下压着张发黄的纸,上面用铅笔写着“和爸爸的约定”,一条一条,工工整整:
    1. 去动物园 √(没去成)
    2. 教我骑自行车 √(教了一半)
    3. 一起做风筝 √(材料买了,一直放着)
    4. 看完《西游记》原著 √(看到第三回)

    看着那些稚嫩的笔迹和括号里的备注,我笑了,笑着笑着,眼泪就掉了下来。

    昨天他来看我,临走时站在门口说:“下周末包饺子给你吃,你最爱吃的三鲜馅。”我点点头:“好啊,我等着。”

    这次我没再追问具体时间,也没提醒他上周说过要修我卫生间的漏水。我知道,他说要包饺子时,脑海里已经浮现了父女俩围着面板、其乐融融的画面。这个画面如此真实,真实到对他而言,承诺似乎已经完成了。

    而我学会了在他说“明天”的时候,珍惜今天他还愿意许下承诺的这份心意;在他说“下次”的时候,记住此刻他眼中依然存在的光。

    也许爱有很多种形式。他的爱,就藏在那些永远在路上的承诺里。虽然永远无法抵达,但出发的那一刻,全是真心。

未经允许不得转载:光标文章网 » 内容均为网友投稿,不排除杜撰可能,仅可一观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