记得第一次去公司培训,讲师在黑板上写下“保险代理人”五个大字,然后转身问我们:“你们觉得保险是什么?”底下有人小声说:“就是出事了赔钱呗。”讲师摇摇头:“错了,保险是爱的延续,是责任的体现。”
我听得云里雾里,但为了那份“时间自由”,还是硬着头皮开始了。
刚开始那三个月,简直是我人生中最难熬的日子。我把通讯录翻了个遍,从小学同学到前同事,挨个打电话。大多数人一听是保险,要么直接挂断,要么客气地说“考虑考虑”。有个大学时很要好的闺蜜,接到电话后沉默了几秒,然后说:“真没想到你也干这个了。”那种语气,让我整晚都没睡着。
最让我难受的是去见我表姐。她开门见见我提着资料袋,脸色就变了:“你要是来推销保险的,现在就可以走了。”我站在门口,进也不是退也不是,最后还是厚着脸皮进去了。我说就了解一下,不买没关系。她勉强让我坐下,整个过程中一直心不在焉地刷手机。临走时,她说:“小妹,不是姐不信你,是我真的不需要。”
那天回家路上,我在地铁里偷偷抹眼泪。我开始怀疑自己是不是选错了路,甚至想过放弃。
转机出现在入行第四个月。一个以前的同事突然联系我,说她妈妈查出乳腺癌,问我能不能帮忙看看保险理赔。我立刻赶去医院,帮她整理病历、联系公司、准备材料。那是我第一次真正理解保险的意义——当阿姨拿到理赔款时,紧紧握着我的手说:“姑娘,谢谢你,这笔钱真是救急了。”
就在那一刻,我突然明白了讲师说的“爱的延续”是什么意思。保险不是在卖产品,而是在帮人们守护他们最爱的人。
从那以后,我彻底改变了工作方式。我不再急着推销产品,而是开始认真倾听每个客户的故事。
记得有个90后的程序员小张,第一次见面时直接说:“我就买个最便宜的,应付一下。”我没有急着给他推荐产品,而是问他:“能跟我说说为什么想买保险吗?”他愣了一下,然后慢慢打开话匣子——他父母在老家,身体都不太好,他虽然是独生子,但在北京打拼,最怕的就是哪天自己出事,父母没人照顾。
我们聊了整整一个下午,从他对父母的牵挂,到他的工作压力,再到未来的规划。最后我帮他做了一份全面的保障计划,不仅包括意外和重疾,还考虑了父母的医疗保障。签单时他说:“姐,你是第一个这么认真听我说话的人。”
还有个单亲妈妈李姐,带着上初中的女儿。第一次见面时她很警惕,说钱要留着给女儿上学用。我没有强求,而是每隔一段时间就给她发一些育儿知识和教育资讯。半年后,她主动找到我:“我想通了,如果我真有什么事,女儿连学都上不成。”我们仔细规划,用最少的预算做了基础保障,还专门为女儿设立了教育金。
现在,李姐成了我的好朋友,她女儿考上重点高中那天,第一个给我发来喜讯。
这些经历让我深深体会到,做保险不是在卖东西,而是在帮人解决问题。每个家庭的情况都不一样,需要的保障也不同。年轻的父母最担心孩子和房贷;中年人操心父母健康和自己的养老;创业者则需要保障企业能正常运转。
我的工作就是去理解这些担忧,然后找到最适合的解决方案。有时候,客户需要的甚至不是保险,而是一个能理解他们处境的人。
去年,我帮一个客户办理重疾理赔。当他收到30万理赔款时,红着眼圈说:“这笔钱不只是钱,是让我能安心治病的底气。”那一刻,我比他还激动——这就是我坚持下来的意义。
现在,我已经在这个行业六年了。虽然还是会遇到不理解的人,但我不再纠结。因为我知道,我正在做的是很有价值的事——帮助一个个家庭筑起安全的防线,让他们在风雨来临时能有遮风挡雨的屋檐。
前几天,我表姐主动联系我:“小妹,我想给我家那位买份保险,你能来帮忙看看吗?”当她真诚地向我请教时,我知道,我终于完成了从“推销员”到“保障规划师”的转变。
这条路还很长,但我很庆幸自己坚持下来了。每次看到客户安心的笑容,听到他们说“这下我就放心了”,所有的委屈和辛苦都值得了。保险不是冷冰冰的合同,而是温暖的承诺——而这,就是我一直走下去的动力。
未经允许不得转载:光标文章网 » 内容均为网友投稿,不排除杜撰可能,仅可一观。
光标文章网
热门排行
阅读 (99)
1市场调研助理:协助项目的问卷整理阅读 (99)
2在跨境电商做选品:从踩坑滞销到爆单的选品逻辑阅读 (84)
3想和他一起去海边散步看星星阅读 (79)
4网上买薯片,收到后袋子漏气阅读 (79)
5明知没有结果 可心疼还在继续