家里的老式台式机,风扇嗡嗡作响,像一头喘着粗气的年迈野兽,那就是我的整个世界。放学铃声一响,我背起书包,脑子里唯一的念头就是冲回家,按下那个沉重的开机键。屏幕亮起,熟悉的游戏图标映入眼帘,外界的一切喧嚣——同学的邀约、父母的唠叨、还没写完的作业——都瞬间被隔绝在外。我的战场在艾泽拉斯的大陆上,在召唤师峡谷的迷雾里,在无数个由代码和像素构筑的奇幻世界里。我能准确说出每一个英雄的技能冷却时间,记得住每一张地图的隐秘角落,为了一个稀有的装备,可以不吃不喝刷上整整一个周末。手指在键盘鼠标上飞舞,那种纯粹的、近乎本能的快乐,是任何东西都无法替代的。
那时候,我觉得游戏就是我的全部。我沉浸在那种“赢”的快感里,为了上分,可以跟队友在语音里吵得面红耳赤;也会因为一次关键的操作失误,懊恼地捶打桌子。在父母和老师眼里,我大概就是个“不务正业”的问题少年吧。他们不懂,那个小小的屏幕,对我而言意味着什么。那不是简单的消遣,那是一个可以让我实现英雄梦、可以让我掌控一切、可以让我获得认可的地方。虽然,这种认可只存在于虚拟的世界里。
转变的契机,来得有点偶然,甚至带点苦涩。
那是一次规模不小的线下比赛,我和几个网上认识的队友组队参加了。我们自认为配合默契,技术也不差,憋着一股劲想拿个好名次。前面几轮确实顺风顺水,我们一路高歌猛进,直到遇到了那支真正的强队。他们的打法、节奏、运营,完全碾压了我们。我记得特别清楚,在一波关键性的团战中,我犯了一个极其低级的失误,走位过于靠前,被对方瞬间集火秒掉。因为我的阵亡,我们团战溃败,直接输掉了整场比赛。
屏幕变成灰白的那一刻,整个世界都安静了。耳机里听不到队友的任何声音,只有我自己沉重的心跳和呼吸。我不敢回头看身后观众的目光,那些目光里可能有惋惜,有嘲讽,或者干脆就是漠然。我呆呆地坐在椅子上,直到队友拍了拍我的肩膀,才机械地站起身,收拾好外设,像个逃兵一样离开了赛场。
那天晚上,我失眠了。失败的画面在脑子里一遍遍重放。我开始怀疑自己,也许,我并没有自己想象的那么厉害。也许,我的天赋,并不在成为那个赛场上最耀眼的选手。
百无聊赖中,我点开了一场职业联赛的官方录像,不是为了学技术,只是想看看,那些顶级的选手,在面临绝境时是怎么做的。那场比赛的解说,声音并不算特别激昂,但他的每一句话,都像手术刀一样精准。他提前预判了双方的战术意图,清晰地分析了每一个关键节点的决策得失,团战时,他的语速飞快,却条理分明,把一场眼花缭乱的乱斗,拆解成了一个个我能听懂的细节。更让我触动的是,当一方惜败时,他没有简单地评价“可惜了”,而是细致地分析了他们失败的具体原因,以及值得肯定的亮点。
那一刻,我心里仿佛有什么东西被点亮了。原来,理解游戏、参与游戏的方式,不止“操作”这一种。有一种声音,可以成为观众的眼睛和大脑,可以把赛场上的电光石火,转化成所有人都能共鸣的激情与智慧。我忽然意识到,我对游戏的理解,我对战术的记忆和剖析能力,或许能找到另一个宣泄的出口。
一个疯狂的念头冒了出来:我能不能也试试?
第一次尝试解说,是在自己的电脑上,对着一段比赛录像,用手机录音。按下录音键的那一刻,我张着嘴,却发现自己一个字都说不出来。脑子里明明有千言万语,那些英雄名字、技能、战术,我都烂熟于心,可它们就像一团乱麻堵在喉咙里。好不容易磕磕巴巴地开始了,不是词不达意,就是跟不上游戏节奏,团战一爆发,我的语言系统就彻底崩溃,只剩下“我的天”、“你看这个”、“哇”之类的感叹词。回听自己的录音,那声音干瘪、紧张,毫无感染力,连我自己都听不下去。
太难了。这比在游戏里carry全场要难太多了。
但我没有放弃。那个在赛场上失败后不甘心的我,似乎把所有的倔强都转移到了这件事上。我把那些知名解说的比赛视频下载下来,一遍遍地听。我不再只看比赛内容,而是专门去听他们是怎么组织语言的,怎么控制语气的,怎么在平静的运营期铺垫,又在激烈的团战中引爆情绪的。我准备了一个厚厚的笔记本,不再是记录游戏攻略,而是记录解说的技巧、经典的台词、以及各种战术的专业术语。我甚至开始对着镜子练习口型和表情,强迫自己克服面对麦克风时的紧张感。
最重要的练习,还是实战。我开始在自己的直播间,解说一些没人关注的小型比赛或者高分路人局。起初,直播间里只有寥寥几个人,偶尔飘过一两条弹幕,还大多是“主播声音好紧张”、“说得不太清楚啊”之类的批评。看到这些,心里当然会难受,但我告诉自己,有人批评,总比没人理睬要好。我把每一条批评都记下来,回头反复听自己的录像,找出问题所在。
慢慢地,我说得越来越流畅,越来越自信。我开始能预判选手的动向,能清晰地分析阵容的优劣,能在团战的混乱中,准确地叫出每一个关键技能和操作者的名字。我发现自己不再仅仅是一个旁观者,我仿佛也置身于那片召唤师峡谷,我的声音,成了引导观众穿越迷雾的灯塔。当我的预判与选手的精彩操作完美契合时,当我的激情呐喊与观众的情绪同频共振时,那种奇妙的成就感,丝毫不亚于当年在游戏里拿下五杀。
机会,终于眷顾了有准备的人。一个本地的电竞平台举办线上解说海选,我抱着试一试的心态报了名。提交了自己的解说作品后,没几天,竟然收到了试音通过的邮件!他们给了我一场次级联赛的解说机会。
那是我第一次面对真正的、有成千上万观众的平台。坐在专业的解说台前,戴上耳机,我能清晰地听到自己心脏狂跳的声音。比赛开始前那几分钟,是我人生中最漫长的等待。我深吸一口气,想起了那个在失败后失眠的夜晚,想起了那个在电脑前磕磕巴巴录音的自己,想起了直播间里那几条刺眼却真诚的批评……所有的紧张,忽然都沉淀了下来。
“各位观众朋友们晚上好,欢迎收看……”当熟悉的开场白从我的嘴里流畅地说出时,我知道,我准备好了。
那场解说非常成功。我和搭档配合默契,整个过程行云流水。比赛结束后,我在官方论坛和社交媒体上,看到了不少观众对我们,特别是对我这个“新声音”的肯定。关掉直播,我一个人在房间里坐了许久,没有像想象中那样激动地大喊大叫,反而是一种异常的平静。泪水无声地滑落,是甜的。我知道,我的人生轨迹,从那一刻起,已经彻底改变了。
如今,我已经解说过许多大型赛事,坐在解说席上,看着台下挥舞的荧光棒和屏幕上滚动的弹幕,我时常会想起那个蜷缩在电脑前、只知道埋头打游戏的少年。我从一个沉迷于个人操作的“游戏迷”,变成了一个用语言为观众搭建桥梁的电竞解说。我的舞台,从那个小小的电脑屏幕,换到了聚光灯下。
这条路,没有让我离开我所热爱的游戏世界,反而让我用一种更深刻、更有力量的方式拥抱了它。游戏,曾是我的避风港,是我的英雄梦;而现在,它是我热爱的事业,是我与无数人分享激情与感动的纽带。那个曾经在虚拟世界里寻找认可的男孩,终于通过自己的声音,在现实世界中,找到了属于自己独一无二的位置。
未经允许不得转载:光标文章网 » 内容均为网友投稿,不排除杜撰可能,仅可一观。
光标文章网
热门排行
阅读 (99)
1市场调研助理:协助项目的问卷整理阅读 (98)
2在跨境电商做选品:从踩坑滞销到爆单的选品逻辑阅读 (84)
3想和他一起去海边散步看星星阅读 (78)
4网上买薯片,收到后袋子漏气阅读 (78)
5明知没有结果 可心疼还在继续