然后,她出现了。
是在一个挺小众的游戏社区里,我发了个帖子,抱怨最近游戏荒,找不到合胃口的。她的回复很及时,语气轻松又带着点自来熟:“同道中人啊!我也觉得现在的游戏越来越没劲了,要不要试试我最近在玩的这个?画风绝美,玩法也独特,就是有点小众。”
我们就这样聊上了。她给我的感觉,和网上那些要么高冷、要么咋咋呼呼的人完全不同。她懂游戏,能精准地说出一个角色的技能搭配怎么最合理,也能细腻地描述某个剧情片段让她如何感动。我们聊游戏策略,聊喜欢的音乐,偶尔也聊点生活琐事。她知道我工作有点闷,还会安慰我说:“都一样啦,生活不就是一边吐槽一边继续嘛,总得给自己找点乐子。”
她像是一个未曾谋面,却无比投契的老友。她的朋友圈偶尔会晒一些游戏截图,风景照,或者一杯咖啡,配文总是淡淡的,很有生活气息,看不出任何刻意炫耀的痕迹。这种真实感,让我对她建立了初步的信任。
大概聊了半个多月吧,有一天她突然很兴奋地跟我说,她发现了一个“内部渠道”。她说她有个朋友是游戏公司的,可以低价拿到那种官方发售限量、外面已经被炒得很高的虚拟道具和皮肤。
“真的假的?还有这种好事?”我当时心里是有点怀疑的。
她发来一个“嘘”的表情,然后说:“小声点,渠道特殊,知道的人越少越好。我自己已经试过几次了,没问题。我看咱俩这么聊得来,才告诉你的。你看中的那个‘星耀翅膀’,市场价都快两千了吧?我这里内部价,八百就能拿到。”
两千变八百。这个差价让我心动了一下。但我还是谨慎的,我说:“要不,这次你先帮我操作一下?我看看效果。”
她爽快地答应了,说:“行,信得过我,我就帮你这个忙。你把账号密码发我,我登录上去直接给你弄好。”
现在回想起来,那一刻就是我心理防线最脆弱的时候。长期的聊天建立了情感连接,她表现出来的“帮忙”姿态,又巧妙地规避了直接的金钱交易。我把账号密码发过去的那一刻,心里甚至还有点过意不去,觉得麻烦人家了。
过了一会儿,她告诉我:“搞定了!你上线看看,是不是有了?”
我迫不及待地登录游戏,点开仓库,那个我梦寐以求的“星耀翅膀”果然静静地躺在那里,流光溢彩。我当时的心情,简直可以用狂喜来形容。不仅仅是因为得到了道具,更是因为觉得找到了一个真正靠谱的、可以信任的朋友。
我连连向她道谢,她回了个笑脸,说:“客气啥,下次有想要的再跟我说。”
第一次的“成功交易”,像是一剂强效麻醉药,彻底麻痹了我的警惕神经。自那以后,我完全相信了她所谓的“内部渠道”。当她再次告诉我,有一批更稀有、升值空间更大的道具即将放出,但需要预付一些“定金”去锁定名额时,我几乎没有任何犹豫。
“这次是个大机会,我好不容易才帮你争取到一个名额,需要两千块定金。到时候道具到手,转手一卖,翻个几倍没问题。”她的语气还是那么自然,带着一点为我着想的热忱。
两千块,对我来说不是个小数目,相当于大半个月的房租了。但一想到上次成功的经验,以及她描述的“翻几倍”的利润,那种对财富的短暂幻想,压倒了理智。我甚至觉得,如果这次犹豫了,就会错失良机。
我分两次,通过她给的二维码,转去了两千块钱。转完账,她发来一个“OK”的手势,说:“搞定,等我的好消息吧!”
那天晚上,我睡得特别踏实,甚至还做了个美梦,梦见自己靠着倒卖游戏道具赚了钱,换了新手机,请朋友吃了大餐。
然而,第二天,当我像往常一样发消息问她进度时,消息如同石沉大海。一开始,我还安慰自己,她可能是在忙。一个小时,两个小时,大半天过去了,依旧没有任何回复。我心里开始发毛,一种不祥的预感像冰冷的蛇,慢慢缠上心头。
我试着去那个游戏社区找她,却发现她注销了账号。我点开她的微信朋友圈,只剩下一条冰冷的横线。我疯狂地拨打她的电话,听到的永远是“您拨打的用户已关机”。
直到那一刻,我才真正明白发生了什么。
那不是忙,不是意外,那是一场精心策划的、针对我的落幕。那个陪我聊了无数个夜晚,懂我喜怒哀乐的人,那个声音听起来那么真诚友善的人,从头到尾,都是一个虚构的幻影。她的目的,就是从我这个孤独又渴望改变的傻瓜手里,骗走那两千块钱。
我坐在电脑前,看着那个她用“内部渠道”给我弄来的“星耀翅膀”,突然觉得它无比刺眼。我查遍了所有游戏官方的公告和说明,终于在一个不起眼的角落发现,这个道具前段时间曾作为登录奖励,免费赠送给所有玩家。
原来,连第一次的“成功”,都是一场骗局。她先是自导自演,用一个小小的、零成本的诱饵,获取我无条件的信任,然后再抛出真正的杀招。我像个傻子一样,一步步走进了她设好的圈套里,还自以为交到了知己,抓住了机遇。
愤怒、羞愧、委屈、自我怀疑……各种情绪像潮水一样涌上来,把我淹没。我恨那个骗子,恨她利用我的孤独和信任。但我更恨我自己,恨我的愚蠢,我的贪婪,我的轻信。
那两千块钱,像一根扎在我心里的刺。它让我在之后很长一段时间里,不敢再轻易相信网络上的任何人。它让我明白,那些看似恰到好处的理解和共鸣,背后可能藏着冰冷的算计。它更像一记响亮的耳光,打醒了我那个渴望天上掉馅饼的虚幻的梦。
这件事过去很久了,伤口慢慢结痂,但疤痕还在。每次看到关于网络诈骗的新闻,心里还是会咯噔一下。那不仅仅是被骗走了两个月的生活费,那更像是我对社会复杂性认知的一次“补课”,代价,是两千块钱,和一段曾经无比真诚的信任。
未经允许不得转载:光标文章网 » 内容均为网友投稿,不排除杜撰可能,仅可一观。
光标文章网
热门排行
阅读 (89)
1在跨境电商做选品:从踩坑滞销到爆单的选品逻辑阅读 (84)
2市场调研助理:协助项目的问卷整理阅读 (80)
3想和他一起去海边散步看星星阅读 (73)
4代买限量零食黄牛发错口味阅读 (71)
5扫码领洗发水,收到后是小瓶装