那是去年夏天,我最喜欢的歌手要开巡回演唱会,最后一站就在我们这儿的奥体中心。消息一出来,我和几个姐妹就疯了,天天盯着手机等开票。可真到开票那天,页面卡得一动不动,等刷进去,早就“缺货登记”了。那种感觉,就像眼睁睁看着最想要的礼物被人从眼前抢走,心里空落落的。
后来的日子,我魔怔了一样,天天在各种社交平台、二手网站刷票。价格被黄牛炒得离谱,看台票都要两三千,内场更是五六千起步。我就是一个普通上班族,一个月工资刨开房租生活费,根本剩不下多少。看着那些天价票,心里又酸又涩。
就在我快要放弃的时候,在一个歌迷论坛里,看到一个叫“阿杰”的人发的帖子。他说自己有门路,能弄到演唱会的工作证,不是票,是工作人员戴的那种证件。帖子写得很真诚,说因为他表哥是承办方公司的,每次都能拿到几个内部名额,能自由进出后台,运气好还能近距离看到艺人。他强调这不是倒票,是“资源共享”,只帮真心喜欢歌手的铁杆粉丝。
我心动了。工作证啊,那可比普通票厉害多了,不仅能看全场,还能体验一把“内部人员”的感觉。我犹豫着在帖子下面留了言,没过多久,那个阿杰就私信了我。
他说话很客气,一点不像那些拽上天的黄牛。他先问了我喜欢这个歌手多久了,最喜欢哪首歌,聊起来头头是道,感觉真是个懂行的老粉。这让我放松了不少警惕。他说工作证很紧俏,因为他这属于“内部操作”,不能声张,所以名额有限。一个证八千块,包括押金,演唱会结束把证还回去,还能退我两千押金。
八千。我当时心里咯噔一下,这几乎是我两个月的积蓄了。我犹豫了,说考虑一下。他没催我,只是说:“妹子,我知道这不是小数目。但我跟你说,那种体验,完全不一样。你就站在离舞台最近的地方,看着你喜欢了这么多年的人,那种感觉,不是用钱能衡量的。我帮你,也是因为大家都是真歌迷。”
就是这句“真歌迷”,彻底击中了我。是啊,我喜欢他七年了,从大学到工作,他的歌陪着我度过了多少难熬的夜晚。那种情感,好像不用一种极端的方式去证明,就不够纯粹似的。一种荒谬的“仪式感”冲昏了我的头脑。我甚至觉得,买黄牛票只是助长歪风邪气,而这种“内部工作证”,更像是一次独一无二的、带有冒险色彩的朝圣。
我跟他讨价还价,问他能不能便宜点。他发来一段语音,背景音很嘈杂,像在什么工地,他语气很为难:“真没办法了,妹子。我这打点关系也要成本的,而且还得担风险。这样吧,看你这么诚心,我给你保留名额,你先付一半定金,四千块。见到证了,再付剩下的四千。押金等你退证的时候再算。”
他这么一说,我反而觉得他挺靠谱,不像那些一口咬死全款的骗子。我甚至为自己砍价感到一丝羞愧。于是,我脑子一热,通过他给的二维码,转去了四千块钱。那是我准备交下半年物业费的钱。
转完钱,他发来个“OK”的手势,说:“放心,票证出来我第一时间联系你。演唱会前一周左右。”
接下来的日子,我是在一种焦灼又兴奋的等待中度过的。我把他的微信设置了置顶,生怕错过任何消息。每天都要点开他的朋友圈看几遍,他朋友圈没什么特别,偶尔发些演唱会场馆的外景,或者一些模糊的舞台搭建视频,配文都是“紧张筹备中”“又一场盛宴”,看起来确实像圈内人。这让我像吃了定心丸,甚至开始幻想自己戴着工作证,在后台穿梭的场景。
演唱会日期越来越近,离约定的一周时间只剩三天了,他还是没动静。我忍不住发了条信息问他:“杰哥,证怎么样了?”
他回得很快:“正在盖章,明天就能拿到。放心,稳的。”
就这句“放心,稳的”,又让我安心地等了两天。到了前一天晚上,我彻底坐不住了。因为第二天就是演唱会,我必须要确认好所有细节。我再次发信息,没回。打语音电话,被挂断。过了十几分钟,他回过来一条文字:“正在现场忙最后的手续,人太多了。明天上午,老地方,奥体中心东门,当面交易。”
“老地方”?我们根本没见过面啊!我心里开始发毛,一种不祥的预感像冷水一样从头顶浇下来。我颤抖着手继续发信息,问他具体几点,怎么辨认他。消息像石沉大海,再无回音。
那天晚上,我一夜没睡。心里两个小人在打架。一个说:你被骗了,傻子!另一个微弱地挣扎:万一他明天真的来了呢?万一他只是在忙呢?
第二天,我抱着最后一丝希望,请了半天假,早早到了奥体中心东门。夏天早上的太阳就很毒辣,晒得我头晕眼花。我站在门口,看着工作人员忙碌地进进出出,每个人胸前都挂着牌子。我死死盯着每一个看起来像“交易”的人,心跳快得像要从嗓子眼里蹦出来。
从早上九点,站到中午十二点。三个小时,我像尊雕塑。汗水湿透了衣服,手机攥在手里,屏幕被我按亮了一次又一次,那个灰色的头像再也没有跳动过。我把他之前发我的那些“现场视频”翻出来看,才猛然发现,那些场馆外景和舞台搭建,根本就是从官网上扒下来的宣传片片段!
人群开始聚集,很多穿着应援服的粉丝脸上洋溢着兴奋和期待。那种热烈的气氛,像火一样灼烧着我。她们讨论着歌单,讨论着偶像,而我,像个孤魂野鬼,与这一切格格不入。我不仅失去了八千块钱,更失去了享受这场演唱会的心情,甚至玷污了我对喜欢了这么多年的人的那份感情。
最后,我拖着灌了铅一样的腿离开了。我没回家,一个人跑到江边,坐着发呆。手机里,姐妹们在群里直播现场的热闹,我一条都没点开。江风吹在脸上,混着眼泪,又咸又涩。
我不是心疼那八千块钱,虽然那真的很多。我是恨我自己。恨我那可笑的“仪式感”,恨我那么容易就被利用了“情怀”,恨我明明有那么多次机会可以警觉,却自己给自己编造美梦。我把七年的喜欢,变成了一场廉价的、可以交易的骗局,这比丢了钱更让我难受。
后来,我尝试过报警。但警察听了我的描述,看了转账记录和聊天记录,只是无奈地摇摇头。说这种网络诈骗,对方身份信息全是假的,追回的希望非常渺茫。做了个笔录,就让我回来了。
那场演唱会,我最终没有看成。甚至到现在,我都不敢再听那个歌手的歌。一听到旋律,那天在奥体中心门口,像个傻子一样被太阳炙烤、被希望和绝望反复折磨的感觉,就会清晰地回来。
现在想想,那个骗子“阿杰”,他可能根本不是什么歌迷。他就是摸准了我们这些人的心理——那种近乎偏执的渴望,那种愿意为“独一无二”体验付费的冲动。他给我营造的那个“内部人员”“资源共享”的梦,太逼真了。
所以,如果有人看到我这些话,如果你也正在为某个见不到的人、得不到的东西抓心挠肝,请一定记住我的教训。天上不会掉馅饼,更不会掉什么“内部工作证”。真正的喜欢和热爱,应该是干净的,是快乐的,它不应该成为被骗子利用的软肋,更不应该让我们付出如此沉重又愚蠢的代价。有些门,注定要走正路才能进去;有些梦,歪门邪道是圆不了的。
未经允许不得转载:光标文章网 » 内容均为网友投稿,不排除杜撰可能,仅可一观。
光标文章网
热门排行
阅读 (99)
1市场调研助理:协助项目的问卷整理阅读 (98)
2在跨境电商做选品:从踩坑滞销到爆单的选品逻辑阅读 (83)
3想和他一起去海边散步看星星阅读 (78)
4网上买薯片,收到后袋子漏气阅读 (77)
5明知没有结果 可心疼还在继续