光标文章网光标文章网

高校生 “校园网续费” 遇假客服

    那是一个再普通不过的周三下午。我记得特别清楚,因为那天只有两节课,我正美滋滋地盘算着回宿舍是先打两把游戏,还是补个觉。刚连上宿舍的WiFi,网页就弹出了一个熟悉的窗口——是校园网续费的提醒。页面和往常一模一样,蓝色的校徽,清晰的提示语:“您的校园网账户将于三日后到期,为不影响正常使用,请及时续费。”

    “啧,又该交钱了。”我心里嘀咕着,顺手就点了“立即续费”。页面跳转,加载出一个看起来非常“官方”的支付界面,需要输入学号、密码,然后选择支付方式。一切流程都那么熟悉,我根本没多想,手指在手机屏幕上飞快地点着。直到支付环节,问题来了。我习惯用的支付宝怎么也跳转不过去,页面提示“系统繁忙,请尝试其他方式”。

    就在我有点烦躁,准备刷新页面的时候,网页右下角适时地弹出了一个小的对话框,像很多电商网站的客服一样。“您好,检测到您的支付流程遇到问题,是否需要人工协助?”后面还跟了一个可爱的笑脸表情。

    我当时心里还想:“哟,现在校园网服务这么贴心了?”根本没意识到,这是噩梦的开始。

    我点了“是”。很快,一个头像显示为“官方客服工号1087”的人开始和我对话。

    “同学您好,很高兴为您服务。请问是支付环节遇到问题了吗?”

    他的语气非常专业,和10086那种官方客服几乎一模一样。我回复:“嗯,支付宝付不了。”

    “好的,可能是系统临时端口维护。为了不耽误您使用,我们可以为您提供临时通道进行续费操作,完成后系统会自动为您账号充值。请您提供一下您的学号和个人姓名进行核实。”

    我毫不犹豫地把学号和名字发了过去。现在回想起来,我当时真是傻得可以,就像被下了降头一样,对他说的每一个字都深信不疑。

    过了一会儿,他回复:“信息已核实。同学,我们现在通过微信支付通道为您处理,请您扫描我发送给您的二维码进行支付即可。费用和官网一致,都是每学期50元。”

    一个二维码图片发了过来。我点开长按识别,跳转到一个微信支付的页面,收款方显示为“XX科技公司”。我当时愣了一下,顺口就问了一句:“怎么收款方不是学校?”

    他的回复快得惊人,而且天衣无缝:“您好,这是我司为学校提供的第三方运营服务公司,所有资金由银行全程监管,请您放心支付。支付成功后,您会收到官方的到账短信。”

    他这么一说,我那一点点疑虑立刻就打消了。是啊,现在很多业务都是外包的,这很正常。而且“银行监管”听起来就很靠谱。于是,我输入密码,支付了50元。

    支付成功的界面刚出来,我的手机短信音就响了。我心想:“看,来了吧,效率真高!”可点开短信一看,我浑身的血都凉了半截。短信根本不是什么官方通知,而是一条来自那个“XX科技公司”的支付成功提醒,上面明确写着:“您已成功消费50元购买【游戏点券】。”

    游戏点券?!

    我脑子里“嗡”的一声,赶紧回到那个聊天窗口,手指都有些发抖地打字:“怎么回事?我付的是校园网费用,怎么变成游戏点券了?”

    消息发出去,前面立刻出现了一个红色的感叹号。

    “消息发送失败,您还不是对方好友。”

    我被拉黑了。

    那一刻,感觉就像大冬天被人从头到脚浇了一盆冰水,整个人都僵住了。心脏“咚咚咚”地狂跳,血液冲上头顶,脸颊火辣辣地烧。我被骗了。就这么简单,这么愚蠢,在短短不到十分钟的时间里,我被一个躲在屏幕后面的骗子,骗走了50块钱。

    50块钱,对有些人来说可能不算什么,也就是一杯奶茶,一顿外卖。但对我一个普通家庭的学生来说,那是我两天的饭钱。更重要的是,那种被愚弄、被戏耍的感觉,像一根毒刺,扎得我心里又疼又憋屈。我坐在椅子上,半天没动弹,脑子里反复回放着刚才的每一个细节——那个逼真的续费页面,那个及时弹出的客服窗口,那个专业又耐心的口吻,还有那个该死的二维码……一切的一切,都设计得那么精妙,就等着我这样的傻子上钩。

    愤怒和羞愧像两团火在我心里烧。我恨那个骗子,更恨我自己。我怎么就这么笨?这么轻易就相信了别人?平时自诩还有点警惕性,怎么一到关键时刻就这么掉链子?我甚至都不敢跟室友说,怕他们笑话我:“这么老套的骗术你都能上当?”

    我在宿舍坐立难安,最后还是憋着一口气,跑去了学校的网络中心。接待我的老师听我磕磕巴巴地讲完经过,叹了口气,眼神里有点同情,也有点无奈。

    “同学,你这已经是这星期我们接到的第三起类似投诉了。”他一边说,一边在电脑上点开一个文件给我看,“那个续费提醒的网页,是黑客做的钓鱼网站,做得跟真的一模一样。你一登录,你的账号密码他们可能就已经窃取了。那个弹出来的客服,更是他们诈骗的关键一环。”

    老师告诉我,正规的续费流程,绝对不会通过私人聊天窗口发送二维码,收款方也一定是学校的对公账户,绝不可能是任何科技公司。那个所谓的“支付失败”,根本就是骗子为了引出“人工客服”而设置的陷阱。

    “那……我的信息泄露了,钱还能追回来吗?”我抱着最后一丝希望问。

    老师摇了摇头,语气很肯定:“很难。这种诈骗分子用的都是虚拟身份和层层转账,钱一转走就基本找不回来了。我们已经在官网和公众号发布了防骗警示,你也吃一堑长一智吧。”

    “吃一堑,长一智。”这句话轻飘飘的,却像一块石头压在我心上。从网络中心出来,天已经有点暗了。我看着校园里来来往往的同学,他们说说笑笑,似乎一切都那么正常。可就在刚才,就在这个看似平静的校园网络里,我经历了一场不大不小的“风暴”。

    那天晚上,我很久都没睡着。不是因为损失了50块钱心疼得睡不着,而是那种信任感崩塌的后怕,让我心有余悸。我回想那个骗子的每一句话,他是那么善于利用人的心理:利用我对官方页面的信任,利用我急于解决问题的焦躁,利用我对“银行监管”这类专业术语的盲从。他就像一个高明的猎手,静静地布好陷阱,而我,就是那只懵懵懂懂撞进去的猎物。

    后来,我们宿舍的门背后,贴上了一张我手写的纸条,上面写着几条“宿舍网络安全守则”:
    1. 任何支付,认准官方唯一网址,从学校官网入口进入。
    2. 任何索要个人信息、密码、验证码的,都是骗子。
    3. 任何私下发送的支付链接或二维码,一律视为诈骗,绝不扫描。
    4. 遇到不确定的情况,立刻终止操作,打电话向网络中心核实。

    那50块钱,就当是买了一个刻骨铭心的教训。它让我明白,在这个真假难辨的网络世界里,所谓的“官方”、“客服”、“便捷通道”,都可能是一层精心伪装的画皮。轻信和侥幸,是通往陷阱最快的路。这件事过去很久了,但我至今仍然保持着极高的警惕性。每次需要网络支付时,那个下午的慌乱、愤怒和羞愧感,都会清晰地浮现出来,提醒我:慢一点,再核对一遍,别让屏幕那边的“好心人”,再次偷走你的信任和安心。

未经允许不得转载:光标文章网 » 内容均为网友投稿,不排除杜撰可能,仅可一观。